安徽农垦集团



加强企业管理 建设小康农场——大圹圩农场“管理模式”浅谈

加强企业管理 建设小康农场——大圹圩农场“管理模式”浅谈

发布日期:2003-11-20 浏览次数:2876

大圹圩农场位于皖东天长市境内,现有职工1500 人,其中离退休600人。拥有耕地1.72万亩,年末资 产总额3672.27万元,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726.59 万元,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98%%。主要以稻麦种植 为主,通过近四十年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目前 农场以稻麦良种生产和“倮倮”优质米加工为龙头 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近年来,在集团公司党委 的正确领导下,我场以“职工增收、企业增效和农 场稳定”为工作主线,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 业管理,使农场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2年末与2000年相比,应收家庭农场款由112.8万 元下降到40.74万元;欠款户由214户下降到53户, 应付家庭农场款由242.59万元,上升到429.2万元; 单位存款由95.5万元上升到451.7万元;粮食总产由 1318万公斤上升到1522.70万公斤;农业亩效益由 235.49元上升到454.27元;利润总额由-124.2万元 上升到232.04万元,其中国有利润由-18.27万元上 升到48.05万元。以上成绩的取得,与我场历届领导 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是分不 开的。下面着重从六个方面谈谈我场在强化企业管 理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靠资源理顺发展思路
大圹圩农场是安徽农垦系统的一个中等规模农场。 农场最大资源是土地,针对“一麦一稻”传统农业 经营模式,围绕农场如何进一步发展,2000年底农 场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开始了思考和探索。 针对良种生产具有一定基础,以及已有的粮食加工 优势,新班子一致认为:农场经济要想取得长期稳 定的发展,抓住“两个龙头”做文章是势在必然, 而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职工收入增长缓慢,抓住 “自营经济”又是有效增加职工收入的关键所在。
思路理顺了,农场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就明确了。 2001年1月9日,在第五次党代会上,“企业增效靠 龙头企业,职工增收靠自营经济”作为农场发展思 路被清晰地提出和确定。此后,企业发展中虽不断 有波折,但农场始终上下一心,努力化资源优势为 经济优势,紧扣这一思路,咬定目标不放松,取得 了较为理想的成效。

二、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办好管好一 个企业关键要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特点、操作性 强、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 法可依。近年来,我场通过职代会制定各项制度达 40多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人事等管理 的方方面面。如《财务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制 度》、《民主管理制度》、《干部管理制度》、 《职工奖惩条例》、《双文明双百分考核办法》等 等。所有这些制度,是企业有序运作的行为准则, 是管理者管理企业的“工具”。几年来,我们在制 定、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 会:一是,制定企业各项制度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的 法律法规,不能与之相抵触。同时制度要符合企业 与职工的利益,并切实可行。只有这样,职工才能 心服口服,严格遵守。二是,要坚持制度的严肃性 和连续性。“朝令夕改”会使制度失去效力,留于 形式,因此一个好的企业制度要保证要不因企业领 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企业领导人态度的改变而 改变,不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亲疏而改变。 只有这样,制度才富有“刚性”,企业领导在职工 心目中才富有“威信”。三是,制度一旦制定,上 至场长,下至一般职工都必须严格执行,制度执行 的力度关键在领导,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做执行制 度的表率,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如,我场制定的“机关办公经费包干制度”、“招 待费及通讯工具费使用有关规定”等,场领导都带 头严格执行,职工非常满意。四是,制度要随客观 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修订和完善。制度不可能 一成不变,一劳永逸,必须与时俱进。制定或修改 制度必须从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调动职工生产 工作积极性的角度出发,切不可从个人或某一小团 体的私利出发。同时要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如去 年,我场对“物质文明百分考核制度”作了适当修 改,把粮食产量指标的考核权重由原来的10%%调整 为 25%%,目的是加强分场领导对粮食管理的责任心, 通 过加大奖惩力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发 挥国有农场“统”的功能。再如,我们通过制定 “粮食收购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政策”,改变了以 住农场在粮食收购上质量不分等级、鱼目混珠的现 象,提高了家庭农场职工的产品质量意识。五是注 重对制度的宣传贯彻及落实工作的检查督促。再好 的制度如果不付诸实施,等于一纸空文,不会起到 任何作用。我场在制定或修订一项制度时,首先要 组织职工进行讨论,大造舆论,使他们在参与中对 制度制定或修订的目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这就为下一步具体执行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其 次,通过场办广播、小报及各种会议进行宣传,并 在具体工作中注意检查督促制度执行落实情况,从 而保证各项制度在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发展, 维护企业稳定等方面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靠民主创新企业机制
㈠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 改革创新的伟力存在于职工群众之中。在实践中, 我们紧紧抓住职代会这个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牛 鼻子,圆满地解答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个凝心聚力谋发展的重要 课题。2001年以来,农场领导坚决支持职代会按照 《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规定行使职权、规范操 作,凡是涉及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计和职工切 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举措,都毫无例外地提交 职代会审议通过后再由场长颁布实施。非但如此, 为了广开言路、博采民意、集思广益、增强决策的 科学性、实效性,在每个改革方案或重要事项提交 职代会审议之前,总是先印发草案,交给全体职工 讨论,经过几上几下的征求意见,反馈信息、修订 草案,再召开职工代表恳谈会、职工代表团组长会 认真推敲,才定稿作为正式议案。正是由于农场制 定的规章制度和出台的改革措施,既体现改革促发 展的时代要求,又兼顾职工的寄得利益和承受能 力。所以群众支持率较高,执行起来很顺利并能达 到预期的效果。职工们常说:农场的重大决策、重 要举措都是我们参与制定的、都顾及了职工的正当 利益,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决贯彻执行,没有理由不 使它行之有效。
㈡场务公开,民主监督。“让职工知情,听职工议 事,请职工监督,靠职工发展”,是农场领导层的 强烈意识和制胜法宝。为了让职工们能够“参政参 到点子上,把关把在紧要处”,农场一直把场务公 开工作当作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一项重要举 措,企业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鼓 励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而达 到知情与议事并举,监督与管理同行。我场推行场 务公开的基本做法是: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有关部 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场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协 调指导场务公开工作,突出行政为公开主体,督促 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场务公开制度,处理场务公开 事务。成立以工会主席为组长、纪检、监察、审计 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场务公开监督小组”;负 责督察场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 程序是否规范,职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如实上报并得 到解决和解答。
完善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场务公开实施办 法》、《场务公开考核标准》等文件。明确规定了 场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不同内容公 开的时间要求和场务公开工作的考核标准及责任人 的奖惩办法,从而保证场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的进 行,积极有效的开展。
坚持规范操作。我们认为:场务公开的重点是公 开,关键在真实,实质是监督,目的在廉政。为 此,我场从四个方面规范了场务公开工作:①内容 规范。规定场一级场务公开分政务公开、财务公 开、党务公开、劳动用工和人事任免公开等四大类 30项内容。基层单位以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难 点事项为主,如本单位和家庭农场财务收支、共同 费用的分摊、业务招待费使用、农资供应的品种、 价格、农产品、林产品的定价销售、农作物茬口安 排、午、秋两季机械收割的顺序,等等。对于财务 公开,如有不信服之处,可由“民主理财小组”随 时抽查会计帐据,以正视听。②程序规范。所有的 公开事项都采用“四步操作法”,即:行政上提出 公开内容—场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查、监督小组核 实—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公开—监督小组收集归纳 群众的意见,书面报告场工会和有关领导。③形式 规范。以职代会公开为主要形式,公开全局性、年 度性的重要事项。以经济形势分析会、场情发布 会、职工代表恳谈会、参政会等形式,每半年或每 季度公开一次有关事项。以场办小报、广播,单位 办宣传栏、黑板报或职工点题现场解答的形式,随 时公开职工们关心或质疑的事项。④考核规范。按 照场制定的《考核标准》,由农场场务公开领导小 组、监督小组对基层单位的场务公开工作,半年抽 查一次,年终考核评比一次,用测评打分的方式, 以职工满意率为主要标准,来评判各单位场务公开 的好差。凡是得分低于90分、80分、70分、60分的 单位,除主管领导年终奖金(在双文明双百分考核 定奖的基础上)分别下降5%%、10%%、20%%、30%%之 外, 一律取消单位集体和领导干部个人当年评先资格。 得分低于60分的单位,场领导小组还给一次黄牌警 告并限期整改。
场务公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试金石,企业的管理水 平、管理效果都能用它检验出来。场务公开把企业 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经营过程、管理行为都一 一展示在职工眼前,便于职工从中发现疏漏、偏 差、失误之处,有利于动员职工督促协助经营管理 者补漏、纠偏、正误 ,也可以及时防止违章违纪现 象发生。通过认真推行场务公开制度,我场至少取 得了三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是公开使广大职工知 场情、明场策,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 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提升了企业的 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公开使职工明白,使干部清 白,在干群之间拆除了“隔心墙”,架起了“连心 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党风廉政建 设。三是各级领导在公开过程中,主动接受群众的 批评和监督,不断改进思路、工作方法,减少了决 策、指挥、管理的失误,促进了企业的深化改革、 加速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工作。

四、靠管理提升企业效益
㈠加强财务管理
企业管理内容涉及人、财、物等各方面,其核心是 财务管理,因为资金尤如企业的“血液”,资金畅 则企业旺,资金竭则企业息。在实际工作中,我场 一方面从农场之根本农业抓起,通过坚定不移地推 行农业“五统一”措施,尤其是农产品的统一管 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促进了产品销售、 资金回笼、职工增收和企业增效。另一方面坚持全 面预算收支管理,通过目标分解,定额包干、绩效 考核、严格奖惩等各种措施,从而促进了企业管理 的良性循环。
⒈认真组织编制农场预算费用的收支方案,强化各 项措施的落实。
每年年初职代会召开前,农场组织以财务为主的各 相关部门,根据当年生产经营实际和相关费用支出 状况,确定农场本级财务收支的范围和标准。
⑴农场预算收入的构成
它主要包括家庭农场上交的承包费、所属核算单位 上交的综合费以及营业外收入等。
对于家庭农场上交标准的确定,主要依据是“投入 产出法”和“收益分配法”,即在认真测算家庭农 场盈亏保本点的基础上,考虑到家庭农场上交款中 其实际收益,兼顾三者利益关系,合理地确定家庭 农场上交产品和费用标准,一般维持在亩产出的25% % ~30%%之间,每年要根据农业生产形势和产品价格等 因素,计算家庭农场的上交费用。
对农场所属单位,主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经营能力 和历年获利水平,结合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 等因素,确定上交农场综合费用标准。
⑵农场预算支出安排
总体原则是坚持量入为出,从严控制,农场不编制 赤字预算.
2002年前农场对于全场职工养老保险费、职工福利 费、工会经费、职教经费(以下称四项经费)以及 农业生产的统筹排灌费、林路养护费都实行统收统 支,农场经费预算支出编制序列是:应交农业税金 (财政合同落实数),根据全场职工工资总额计提 的四项经费、统筹生产费(排灌、林路经费)、农 场事业费、农场管理费(含分场派出机构),经费 性结余作为本级目标利润。
对上述财务收支的编制办法,实践证明还有很多不 足之处,表现在:家庭农场按亩上交实物,最终能 够转化为农场实收费用,受自然和市场因素影响较 大,年初具有不确定性,而家庭农场一些本身受益 的固定性费用,如排灌、林路费以及根据工资计提 的四项费用,必须足额列支,最终挤占的是农场的 期间经费,风险落在了企业目标利润上。针对上述 问题,2003年我们对家庭农场上交方式进行必要的 改革,并获职代会通过。主要是将全场排灌经费不 再列为上交(每亩约35元,折产品35公斤),而改 为年终据实分摊(农场出台配套管理考核办法)。 对农业职工按个人档案工资计算的养老保险费,医 疗保险费,改为全部由个人交纳,农场给每个职工 四亩身份田,免收上交费用予以补偿。家庭农场上 交的只是土地租赁费(每亩上交由原来的小麦85公 斤调整为75公斤,水稻由原来的140公斤调整为115 公斤),这样农场规避了自然风险和不可预见的支 出增长因素,使预算更加实在和可控。随着今后土 地市场化逐步到位,对农场耕地一律实行租赁经 营。
2003年费用收支的另一项改革是:对全场所有经营 单位、文教卫生单位和有关辅助生产单位,全部按 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应负担的四项经费,年初由场社 会保障部门和财务科划转各单位承担,改变了过去 由农场大包大揽的办法,将经费的收支压力分解到 各基层单位,同时也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费用支出状 况和负担水平。
⑶划分固定性经费和可控性经费界限,实行经费归 口管理,定额包干
对于农场经费预算支出的安排,要进行归类和量化 管理,落实责任人。对按人员工资总额计提的相关 费用,受到政策及财务制度的约束,作为农场固定 性支出,一般首先足额安排,对于农场经营期间的 生产费、事业费、管理费,作为可控性经费设置, 它受到企业效益及管理效果的影响,其支出原则是 “量入为出,切块管理,定额包干,责任到人”, 并狠抓目标控制和措施落实。
①农业分场管理费的安排:按在编人数(2001年前 为50余人,现为34人),按单位核给人员工资,以 及提取四项经费,按人均1200元/年核定办公、差旅 费,节约留用,超支不补,年终奖金根据双百分考 核情况,从农场管理费中支付。
②农场本级管理费安排:首先根据场年初预算收支 计划,核定机关本级管理费的可列支总额,由场办 公室分别核定农场业务招待费、场长经费、工作人 员办公差旅费、小车经费以及各职能部门的专项经 费等,实行从严控制。2003年场领导的通讯费及县 市以内的差旅费由过去年份的6000元调整为3000 元,工作人员由2000元调为1200元,两辆小车经费 由66000元调为60000元。
③学校的费用安排:农场按学校人数核定在编教师 (由2001的前38人减至目前的30人),农场拨给人 员工资及计提四项经费。在其合法的杂费收入中, 核发教师的年终奖金。
④医院的经费补贴:2001年改革后,医院工作人员 由过去的31人减至目前的20人,从2002年起,农场 实行企业内部模拟医保,并按现行政策规范操作, 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并与工作人员工资 及风险金挂钩,3年过渡期内,农场给予适当补贴。 2002年农场补贴8.1万元,2003年补贴5万元。
⑤供电、农机服务等辅助性生产单位,实行经费自 收自支,节余奖励,超支减发工资或扣除风险金。
⑥专项经费的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农场给有关职 能部门划分专项办事经费,如文体宣传费、安全经 费、爱卫费、团委经费、专用档案费、专用帐证 费、专用茶水费、公用水电费等,实行专人审批, 限额使用,超支不补。
对上述办公费和费用包干单位的收支情况,场财务 科按月向场长报送经费收支情况表,并向相关部门 送达经费使用通知书,对超前支出的经费(按月份 使用比例),财务科有权拒绝借款和报帐,将费用 控制关口前移,杜绝寅吃卯补、年终经费超支的现 象。
⒉生产经营单位、收入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
农场预算经费收支管理是刚性的,容易操作和控 制。真正难以把握,且与企业效益紧密相关的是生 产经营单位的预期收入,成本和费用的预算管理。 每年年初场财务部门要求所属各经营单位,根据自 身实际情况和历年获利水平,对全年经营目标进行 认真的分析和测算,并填报营业收入、成本和费用 构成情况明细表,对产品产量、价格构成、费用控 制措施等因素,进行详细说明,农场在此基础上, 通过场长办公会议,逐单位进行分析研究,据以编 制各经营单位生产经营预算计划表,并提交职代会 审议通过。
我们编制所属单位年度生产经营预算计划的原则 是:掌握资料、摸清情况,使指标设置更具可行 性,易于操作和考核,体现客观和公允,编制程序 是:①结合往年生产实际和当年农场经济工作的安 排,明确生产任务,落实各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预 算计划;②编制生产及营业成本预算计划,如种子 入库成本、精米原粮成本、商业供销采购成本等, 按商品产品成本、市场否决的理念,确定合理的成 本范围。③根据收入成本计算的毛利水平,编制期 间费用控制目标,主要是营业费用和单位管理费 用,对期间费用控制的重点是业务招待费、办公差 旅费。④编制单位目标利润。
对生产经营单位收入、成本、费用考核,农场列入 “双文明”百分考核中,主要考核百元收入成本、 费用支付率。场财务科定期进行因素分析,及时发 现问题和纠正不足。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注意 到,有些单位虽然超额完成了目标利润,但如果费 用控制方面超标准,仍然不能评选最佳单位,有些 单位虽未能完成年度利润,但费用控制措施到位, 还是给予单方面肯定,这种预期目标管理考核机 制,比较客观全面地评价单位业绩,杜绝“一好遮 百丑”的现象,便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⒊工程项目的预算及计划管理
农场基本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 动,规范工程项目的计划控制,项目预决算以及项 目责任制的建立,对减少投资的盲目性,保证工程 质量,控制建设成本,杜绝舞弊行为的产生,都是 十分必要的。
我场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规定,各单位凡 要购建固定资产的(含1000元以上的维修),不管 资金渠道如何,都要先书面报告,经场长审批后, 安排场规划设计部门现场勘察,据以编制工程项目 预算(概算)书,落实施工单位,并以施工合同形 式明确工程标的、施工期限、质量标准等,工程完 工经场和建设单位验收,编制工程决算书,办理财 产交付使用手续。对于工程施工中项目调整,应于 事前报告,经场长审批,否则办理工程决算时不予 确认。对农场重要的项目投资,还要通过场内审部 门查验。对于价值较高的低值易耗品,我们一般也 采取入帐核算,使用时先摊销一半,报废时再摊完 的做法,防止失落和化公为私。
⒋根据农场工作重心的需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 系,重在落实奖惩
我场实施“双文明”百分考核以来,对激励各方面 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效果。在“物质文明”百分 考核中,每年职代会召开前,都要对考核内容及考 核办法作些调整和完善。农业单位考核指标主要包 括:总产及亩产、种子生产任务、家庭农场亩效 益、应收家庭农场款增减率等,对农机作业标准 化、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安全生产、包干费用使 用及职工自营经济等指标尽可能兼顾,几乎涵盖农 业生产及管理各个方面,场属经营单位考核指标, 除目标利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主要效益指标 外,还对收入、成本、费用支付率、应收帐款及单 位资金占用等及其他指标,设置相当的权重,全面 考核评价单位的管理水平及资金运行效果。预算方 案的编制、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分解落实责任,明 确管理目标的过程,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更注重 年终考核和兑现奖惩。每年年终分配前,场各有关 管理部门,对各责任单位“双百分”考核指标完成 情况进行评价计分,并将计分结果在由各单位主 管、会计人员参加的会议上进行逐单位通报,公开 各单位应发奖金或扣罚风险金的数额,改变过去由 评奖为算奖的办法,一切用数字来说话,使分配过 程变得透明公开,真正达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㈡加强对劳动用工的管理
为了全面规范农场劳动用工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 的合法权益,促进农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经济的 持续发展。农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 统一部署,全面加强了劳动用工管理。
⒈精减职能部门,压缩非生产人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效 率低下,负担沉重,已成为严重制约农场发展的因 素。为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场新的一届场 领导班子到任以后,就把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实施 减员增效当作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农场根据 职工意见和生产经营需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 实行了“定编、定岗、定经费”的减员增效制度 , 近三年来,农场共撤并职能部门5个,精减非生产人 员和机务人员近200人,年节约、压缩经费支出100 余万元。尽管这项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但由于 我们坚持“政策标准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宣传发 动到位”,职工群众得实惠,有力地维护了农场安 定稳定的社会局面,从而促进了农场其它各项工作 的开展。
⒉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关系
为全面加强职工队伍管理,维护农场及职工双方合 法权益,防止劳动争议的发生,做好劳动合同的签 订和日常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基础和关键性工作。在 集团公司和地方劳动部门的指导下,我场自1996年 开始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随着农场改革的不断 深入和职工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实施,原合同的 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使劳动合同更能适 应新形势和农场管理的需要,我场于2002年对全场 职工的劳动合同又 进行了一次重新签订,在合同期 限的签订上,除原已签订的长期合同外,其它合同 均与场长任期同步。在劳动合同的内容条款上,坚 持按《劳动法》的要求,尽可能使合同内容条款规 范化、具体化,从而使劳动合同书比较全面细致地 明确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了日后造成不 必要的劳动合同纠纷。
在抓好劳动合同管理的同时,还积极抓好劳动关系 的调整和清理整顿工作。为了使我场的劳动用工制 度更能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尽量避免劳动 纠纷的发生,从2001年起,我场还陆续出台了一些 关于劳动用工制度的配套措施,如,二、三产不得 雇佣长期临时工;对职工家属、子女、农民工等非 职工承包土地一律改为租赁形成,或参与职工家庭 农场承包,农场不与他们发生劳动合同关系;对家 庭农场职工实现由“两费”自理为“三费”自理, 即农业职工在取得4亩的身份田后,其社会保险费全 额由本人承担;对从管理岗位和二、三产业分流的 职工,不愿承包土地,要求外出自谋职业的,经个 人申请,可以办理协议缴费和保留劳动关系手续, 对既不愿承包土地,又不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依 法解除劳动关系。三年来,通过清理整顿职工队 伍,全场共依法终止、解除劳动关系45人,88人办 理了协议缴费保留劳动关系手续,追收欠缴的社会 保险费35万元,163名职工实现了转岗再就业。
为了使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农场专门设 立了保障中心,抽派专人负责劳动合同管理,现在 不但建立起了规范的台帐,还实现了劳动合同微机 动态化管理,使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终 止和解除各个环节得以适时调整和监控。自1996年 实行劳动合同以来,农场没有发生一起因劳动合同 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确保了劳动合同制度在我 场的高效、有序、健康的运行。

五、靠实干赢得职工信赖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为职 工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农场新一届班子上任以 来,真切地把职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忠实地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写照。
⒈从职工最关心的增加收入着手
职工的增收一方面靠减负,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发展 生产。2000年秋季,农场农业生产经受了最严峻的 考验。连绵的阴雨,导致11月下旬全场小麦未种下 一亩。农场领导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决定实 行场内保护价(即来年职工生产的小麦一律按每公 斤1.1元结算),放开农机作业市场,同时以采购价 向家庭农场供应化肥等农资。经过全场上下齐心协 力,直到12月25日1.5万亩小麦终于种下去了,2001 年午收,全场小麦平均亩产197公斤,虽然产量与上 年比减幅高达30%%,但实际收益还比上年增加10% %。 绝大多数家庭农场实现了午季不亏损,不少家庭还 难得地获得午季盈余。面对收获,职工心悦诚服, 体会到场领导时刻牵挂职工的良苦用心。
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农场职工同样“丰 产”却难“丰收”。职工盼望农场能利用信息灵、 批量大、信誉好和良种生产的优势,帮他们把粮食 卖个好价钱。近年来,农场千方百计保护职工种粮 积极性,定价上坚持向职工倾斜,使职工的粮价总 比周边农民高出0.1—0.2元/公斤,仅此一项,每年 职工户均增收近千元。同时粮食统一销售还促进了 农场种子产业、大米加工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 “双赢”。
⒉从职工最怕的老无所养着眼
大圹圩农场共有职工1500余人,退休职工就达600余 人。2001年企业支付职工退休金200万元,职工顾虑 重重,企业不堪重负,2001年农场领导将职工养老 保险社会统筹问题放在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向天 长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协调、争取,不懈地努 力终于赢得了天长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的理解和 支持。8月24日,天长市党政领导及有关人员专程来 到大圹圩农场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农场一次性补 交430万元,从当月起将农场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天长 市统筹。当这一喜讯被密切关注此事的职工获悉 后,人们自发燃起鞭炮,感谢党和政府关心农垦职 工。目前农场职工养老保险已规范地纳入地方统 筹,并实现了社会化发放。长期困扰企业的职工老 有所养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与此同时,农场还把 职工子女、亲属及其配偶的老有所养问题摆上日 程,经多次同天长社保及地税等部门协商,目前已 有177名个体劳动者自己购买了养老保险。这必将为 农场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⒊坚持帮助职工致富奔小康
为鼓励、帮助职工致富奔小康,农场号召帮助职工 大力发 展私营经济和利用农闲时间发展自营经济, 并实行宣传教育鼓动,优惠政策启动,加强管理推 动,搞好服务促动,扶强扶优带动等“五动”方 针,推动了职工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农场地处圩区,发展水产养殖条件得天独厚,经过 几年的发展,目前水产养殖面积已达760亩,其中特 种水产——螃蟹的养殖已达380亩,由于螃蟹养殖投 入大,每到关键时节,资金即成了养殖户最头痛的 问题,为此农场每年都要协调数十万元资金,借给 养殖户用于购买饲料等,由于农场的积极扶持,去 年二分场养殖户平均获利2万元,高的达5万元。典 型榜样的带动促进了农场养殖业的蓬勃发展。过去 不为农场职工重视的商业服务业,目前也成为他们 大显身手的场所,并造就了象孙尚华、钱亦庭等一 批百万资产大户。他们同样是农场关心的对象,天 长民生公贸公司老板钱亦庭,他原先在天长市做摩 托车生意,后又做起了荣事达和LG的代理商。2002 年6月,天长市政府一个部门通过政府采购要买100 台LG空调,他虽然中标,但却因资金不足,无法及 时组织货源。农场领导得知这一信息后,当天下午 就通过财务科将15万元借款送到他手中。农场的大 力扶持,使一批象钱亦庭这样做生意办企业的同志 实现了家庭富裕,并促进了农场经济发展。2002 年,农场职工自营经济总收入达到1100多万元,纯 收入300多万元。
⒋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职工生产生活质量
“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作为 农业的国家队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设小康农 场”。为此在抓好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着力加强 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新一届领导班子 重点考虑的问题。
东风排灌站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运 行,其效率明显下降,农业抗灾水平受到制约,农 场领导审时度势积极汇报,争取并得到了集团公司 的大力支持。2003年5月中旬泵站改造刚刚竣工投入 使用,农场就遭遇特大洪涝灾害袭击。从6月29日至 7月5日,农场所在区域降雨达568毫米,一万余亩刚 刚栽插的水稻受淹,由于改造后的东风站排流量和 效率的提高,虽然雨情、汛期远超过1991年,但今 年的生产损失远小于1991年,有力地维护了农场持 续、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农场至天长市区仅11公里,而对外交通却是一条于 上世纪80年代农场自建自管的砂石路。“晴天一身 灰,雨天一身泥”的恶劣交通条件,给农场经济发 展和职工生活造成极大地不便。农场领导想职工所 想,急职工所急,多方反应,多次争取,在出资190 万元后,终于使这个“老大难”问题得以彻底解 决。目前,农场至天长市区的5米宽水泥路面正在抓 紧施工,年底将全面竣工。
农电网改造是关系到农场抗灾能力和职工切身利益 的大事,它对减轻职工负担,提高用电质量,促进 农场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农场领 导给予了高度重视下,该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主 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职工用电将更加安全可靠,并 为同网同价创造了条件。
农场场部住房大多数建于六、七十年代拥挤混乱的 状况近年来没有大的改观,直接影响到农场的对外 形象和职工的生活。在农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努力 下,场部小城镇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下一步 农场将结合农场小城镇建设和淮河综合治理即沿淮 洼地生产圩移民建镇工作,全力组织实施,力争用 5~10年时间,使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 定的现代化小康农场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

六、靠精神凝聚企业人心
我场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精神文 明建设工作。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双文明双百 分考核制度”,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布置、 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精神文明一百 分的考核内容包括党建、宣传、工会、共青团、妇 女、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职工普法、文体娱乐、 爱国卫生等各个方面。我们规定基层领导班子成员 年终奖金分配与“双文明”考核得分紧密挂钩,精 神文明一百分与物质文明一百分同等位置、同等重 要,如果年终精神文明考核达不到80分,即使物质 文明考核达到标准,也不允许计提发放奖金。在具 体工作中,一是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 设。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 模范作用,通过“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 “中心组学习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用科学 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按照新时期发展党员的标 准,坚持每年发展一批新党员,把农场生产工作一 线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党组织增添新鲜 血液;每年年终,坚持开展党员冬训和民主评议鉴 定党员活动,使每个党员对一年来的工作学习等情 况进行自我总结、自评打分,对评出的先进支部和 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对评议出的不合格党员,进行 批评教育。注重“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组织 提名,群众评议,党委决定”的办事程序,全面加 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行“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 干部制度”,每年年终,由场级职代会或基层职代 会分别对场级领导、机关科室领导以及基层班子成 员进行民主测评,考核打分,使各级干部始终在职 工群众的民主监督下行使自己的权力。注重加强党 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各单位各部 门“一把手”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并建立检查、考核制度,使我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党建工作的 加强,使全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能始终与场 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执行农场各项政策、措施、 推进农场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应 有的作用。二是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充分发挥职 工的主人翁作用,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 作用。坚持“双向维护”,依法开展民主管理和民 主监督,积极推行场务公开制度,提高企业科学决 策和民主管理水平。通过经常召开职工座谈会、职 工代表恳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倾听职 工呼声,有针对性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帮助 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与地 方民政部门联系,积极做好特困职工生活保障工 作,使我场有48户106位同志享受到城市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待遇;与省总工会联系,为全场职工办理互 助保险和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为职工自营经济发展 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服务;倡仪全场职工捐款 献爱心救助危重病人等等。三是加强安徽农垦集团建 设。我们利用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 的职工文体娱乐活动,如职工体育比赛,歌舞晚会 等,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丰富职工 的业余文化生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场计 划生育率达100%%,连续10多年未发生一起超计划生 育现象。注重民主法制建设,认真开展“三五、四 五”普法工作,干部职工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 强,2001年被中共滁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法制宣 传教育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利用场办小报、宣传 栏和调频广播等宣传阵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 策以及农场各项政策措施,报道农场发生的好人好 事,通报农场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较好地发挥了 沟通信息、消除误解、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激励 斗志、鼓舞干劲的作用,使企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 力。加强营区规划建设,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 美化工作,为职工生产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激发职工“热爱农场,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四 是领导率先垂范,起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我场领导一班人以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 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和感染着全场职工。在平时 工作中,他们坚持深入基层,与职工同甘共苦,始 终把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如今年在抗击 “非典”和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场领导始终站在 前面,冲在一线,与广大职工战斗在一起。能坚持 原则,秉公办事,在执行制度和处理问题时能一视 同仁,职工群众心悦诚服。能严于律已,以身作 则,不搞特殊化。如在子女亲属工作安排这些敏感 问题上,不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目前,场长的弟 弟在分场承包土地,书记有两个小孩自谋职业,场 副科以上干部家属90%%以上在农场一线工作。再 如, 场领导的办公经费每人每年只有3000元,等等。俗 话说“公生明,廉生威”,领导的带头作用产生了 巨大的感召力,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近年来,我场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虽然做了一些工 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集团公司领导的要求, 与先进垦区单位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工 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有些管理还不够细化,还 不到位;有些管理思想和理念还比较陈旧;农场经 济仍存在总量不大,发展不快等问题。今后,我们 将在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 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为全面建设小康农场,为全面振兴安徽农垦经济作 出应有的贡献。
(大圹圩农场)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